ERP实施是比较关键的步骤,如果在ERP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些相关制度,那么就可以使实施ERP有条不紊的进行,朝着企业预定的实施计划进行,也有利于控制全局。
这里所说的实施操作制度是指指导系统操作的文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问题反馈解决方法,这就需要您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思考并制定相应的制度。
规章制度的提前制定也有利于对ERP系统的考核。有没有考虑过应该建立哪些文档?简单的归纳一下,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文件总纲规定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文档,以及文档的内容和作用
2、系统角色、职权、职责设定文档,这类文档主要包括:
a. 系统授权手册:说明哪些人需要授权、授予什么权利、作用是什么、由谁批准、由谁执行该操作等。
b. 系统信息需求手册:用户需要哪些报表或需要增加哪些功能时需要填写哪些文件,文件中同时应解释报表的格式和作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该文文件也可以促使用户思考要求的合理性。
c. 故障报告手册:该手册中需要记录发问题时应该如何报告、对已报告问题的记录、问题登记/解决的时间方法以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预防措施等。
d. 用户支持手册:即用户的培训记录。
3、系统完整性安全性设定文档该部分文文件主要介绍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备份制度,它包括:
a. 系统日常维护手册何时检查系统日志、何时检查ERP系统状况(数据流量、数据库大小、磁盘空间等)。
b. 系统备份手册系统备份包括哪些层次,何时进行哪一层次的系统备份,如何备份,如何恢复等同时该文件也给日后的系统升级做了铺垫,系统达到什么状况时需要进行升级。
c. 系统安装设定手册系统的安装包括两部分:服务器端的安装和客户端的安装服务器端的安装主要是为了防止万一系统崩溃时如何从原安装盘恢复,从原盘的安装恢复与备份恢复略有不同而客户端的安装则可以属于日常维护的一部分。如果使用
在线ERP,企业不需要部署服务器和系统,这部分可省去。
d. 系统故障处理手册发生系统故障时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每次的系统故障应给予记录大型的ERP系统系统故障处理手册应按ERP系统、操作系统、硬件系统三大部分进行分类。
4、系统业务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主要指系统的操作手册,严格意义上讲操作手册包括两大部分:
a. 部门级的操作手册该手册由各部门自行编写,主要是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操作进行编写
b. 全局性的操作手册该手册按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编写,同一个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该文档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介绍各部门应该如何相互配合以及如何培训该文文件还需要指出,交接的程序和文件包括哪些这是整个文档中最重要的部分,由ERP实施顾问负责编写。
5、资料的修正程序这里把资料的修正程序单独列出的原因在于错误的资料对ERP系统的影响往往及其巨大,这一部分也是特别针对传统ERP的。比如说系统的参数设置错误甚至能导致系统崩溃,而资料与资料间往往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资料的修正一般由ERP系统维护人员负责,但对资料的修正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该程序包括三大部分:
a. 系统参数设定的修改该部分主要是指导ERP系统维护人员对ERP系统参数设置的修订,对这部分参数的修订影响到的不绝仅仅是几个资料,设置错误的参数或错误的步骤有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必要时对系统参数的修改时需要对ERP系统进行资料备份。
b. 基础资料的修正基础资料是指影响到其它模块/程序运作的资料,如料件资料、仓库资料、工艺流程资料等等以料件资料为例,需要修改料件的库存单位时影响到的就不仅仅是维护料件中的库存单位,而且包括库存数据库存单位为公斤时,库存资料100表示100公斤,如果将库存单位更改为克时,库存资料应该相应的乘以 1000。
c. 对于维护ERP资料进行业务流程相关操作时出的错误,如收错P/O、开错生订单等,该错误不影响到其它系统运作时可以将错误的修正程序在部门级的操作手册中予以说明。
除了以上实施制度问题的反馈也是 ERP实施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用户往往在发了问题以后便停留在那不予处理和反映,或者自己尝试解决,但用户的权限或能力往往不能达到要求,这样只能使问题越来越大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问题反馈解决方法,这就需要您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思考,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实际的操作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问题反馈,即软件或实施的问题向软件供货商的反馈,这类问题的反馈和解决程序也属于考查供货商的一部分,实施了ERP系统以后也应规范管理ERP系统人员对ERP系统问题向软件厂商的反馈,不能因故延误。